认知偏见,与学习方法论
2018-08-25 15:12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引文
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

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

那些使你优秀的本质?

通常答案是勤奋努力,自律,意志力,天赋;每种答案都有弊端。

谈努力的人,局限性在于承认自己努力是努力,而否认了别人的努力,当赶不上别人时,就成了蛮力。

谈自律的人,局限性在于分别心,每天坚持跑步是自律,那么每天坚持玩麻将不间断不是自律么?自律只是良好习惯,自律的强弱和这个人志向和追求有关。

谈意志力的人,局限性在于只是所谓优秀份子虚荣心,当一个人在位上时,他解释不清楚为什么在上面的真实原因,或者他不愿意说清真实原因只是运气,机会。这个时候会像下面能力不如自己的人,大谈意志力。人生来就有惰性和拖延症,意志力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(详见《最重要的事,只有一件》)

谈天赋的人,局限性在于不能认识自己,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同个体,都有她的使命和意义,所谓天赋是很早很找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,而没有的,还在生活在无明当中。

正解

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,提高效率,通过工具和方法论。解释很简单,开轿车的人速度普遍高于骑自行车的人,差别在于工具。如何驾驭轿车和自行车,通过按照客观规律方法来使用。方法和工具局限在于使用的人

应以唯心的角度观察,工具和方法论是归纳和演绎法得出产物。用昨天的经验演绎明天,天然带有思维惯性。若跳不出这个圈子,就比如人有职业病一样,会不自觉地把工作中经验运用于其他方面。唯心角度讲,一切唯心造。当这个事物未出现之前,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它的出现,它出现的本质来源是什么?更容易跳出圈子,思考事物本质,局限性如不能结合唯物论实事求是落地,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思考。这种不断反问探究本质的来源和原理,和第一性原理相同意味。

一句话总结:善假于物

思考上:追溯本源,重新思考

行为上:提高效率,不断迭代进化方法论和工具

我如何去做(原则)

独立思考并决定:

你想要什么?

事实是什么?

如何实现?

实现过程:

第一性原理:反思有没有更好解决方案

第一阶段:发博客,公布自己阶段性认知,且一句话总结

第二阶段:精炼方法论,工具

第三阶段:收到反馈,修正方法论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